前言
4月23日,瓣膜网携手中国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国瓣膜生产企业——佰仁医疗,共同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活动。20余名瓣膜病患者及家属齐聚北京,亲眼见证国产人工瓣膜的诞生全过程,开启了一次温暖、充实而富有意义的“心”旅程。
01 签到出发
活动当天,工作人员早早抵达现场,布置签到处,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患者和家属的到来。从集合的大巴准时发车,乘坐大巴的患者们一路上互相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期待,现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自行前往现场的患者家属们也陆续到达,活动尚未开始,现场早已准备就绪。
(活动讲座现场)
大巴上,一位患者对小助理说:“其实我是带着目的来的,一是我想听听医生给我一些建议,二是听说国产瓣膜发展很快,但是一直不太了解,所以今天专程来看看,这次是个学习的好机会!”
02 实地参观
下午1点,参观正式开启。第一站,大家走进了佰仁医疗重金打造的高标准科学实验室,这是企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区域。这里,藏着一枚枚国产瓣膜背后真正的技术底气。
在耐久性测试实验区,技术人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瓣膜产品如何通过一系列高强度“加速疲劳试验”,模拟瓣膜在人体内长时间开合数亿次的工况环境,以确保其长期耐用、稳定、安全。
(技术人员耐心为患者讲解)
在高倍显微镜检查区,患者们看到每一枚瓣膜在投产前都要经过严密的影像检测,任何微小的瑕疵都逃不过设备的“火眼金睛”。
(技术人员耐心讲解)
“这个仪器是专门检测瓣膜材料分子稳定性的,保证不会因为时间久了出问题。”讲解员的介绍让在场的患者频频点头。患者感慨道:“我之前一直担心瓣膜用久了会不会出问题,今天亲眼看到这么严格的检测,心里特别踏实。”
参观团队还近距离观察了材料实验、抗钙化测试、疲劳耐久测试等核心环节,实地感受到国产瓣膜“安全密码”的来源。“真正让我们放心的,不是广告,而是亲眼看到这一切。”一位年轻患者这样说道。
(技术人员讲解现场)
随后,大家才进入生产区域,了解瓣膜从原料到成品的工艺流程。不同区域,分别承担着产品制造、检测和研发功能,展现出企业在科技创新和质量把控上的双重实力。
03 开场致辞
参观结束后,瓣膜网创始人发表了开场致辞。她回顾了瓣膜网一路走来的初衷和公益使命,表达了对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提升的真诚关心。“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位患者安心、放心地接受治疗,并享有健康美好的未来。”
(瓣膜网创始人开场致辞)
在致辞的最后,她特别呼吁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爱心献出去,她说:“爱出者爱返。希望每一位患者、家属甚至在场的工作人员,都能成为瓣膜健康的使者与传播者。让我们携起手来,帮助更多人加入到公益的大家庭中,共同为瓣膜病患者创造更健康、更安心的明天。”
04 医患交流
参观结束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刘然教授为患者带来了一场生动又实用的医学科普讲座。刘教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从什么是心脏瓣膜病讲起,系统讲解了瓣膜病的常见类型、发病原因及治疗手段,尤其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微创介入手术: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和TEER(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刘然教授医患交流现场)
她指出,瓣膜病并非“换完瓣就万事大吉”,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才是影响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刘教授结合真实病例,强调了术后患者在营养支持、运动康复、药物规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要点。特别提醒患者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术后随访,动态观察瓣膜功能和心脏状态; 2.按照医生建议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的正确使用; 3.重视运动康复,避免过度静养,同时也防止过量运动导致心脏负担; 4.关注心理状态,术后情绪波动常见,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参与社群互助。
(刘然教授医患交流现场)
讲座现场,患者们认真聆听,踊跃提问。不少患者就“术后能不能旅行”“不做手术会不会心梗?”等问题进行了积极交流。刘教授耐心解答,指出:“及时治疗,科学管理好身体,瓣膜就能陪伴你更久、更好。”
一位刚做完TAVR手术的患者说:“以前总以为换了瓣就好了,听了今天的讲座才知道,术后康复还有这么多学问,回去一定好好配合。”
05 专家讲座
在患者们对国产瓣膜有了更深了解、对疾病管理有了科学认知之后,佰仁医疗董事长金磊博士,用最朴实、真挚的话语,讲述了他走过四十年瓣膜研究道路背后的初心与信念。
“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究心脏瓣膜。” 金磊博士用这句话开启了自己的演讲。他回顾了自己从医生到企业家的心路历程:从默默无闻的埋头研究人工心脏瓣膜,到亲自投入国产瓣膜研发生产。其中的缘由,他把重点放在了“传承”这个词上。
(金磊博士与患者的分享瞬间)
金磊博士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之所以选择将一生奉献给瓣膜研究,这份坚持源于一条清晰而厚重的医学传承。正是他的师爷——全球最早发明并应用牛心包瓣膜的开创者Dr. Marian Ion Ionescu,以及他的导师——中国第一例牛心包瓣膜植入手术的完成者朱晓东院士,为他点亮了这条道路。
“我是在这样一条传承脉络下成长起来的,我深知,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而是一种使命。我这一辈子,只想把这一件事情做好。”金博士坦言。
与此同时,他反复强调,中国患者有着独特的病理特点、体质特征,以及疾病谱的差异,这意味着中国需要适合自己的瓣膜设计和解决方案。他用多项医学研究数据佐证,不同人群在瓣膜使用中的差异性,强调佰仁医疗一直在做的,是制造“真正适合中国患者”的瓣膜产品,而不仅仅是“制造一个瓣膜”。
在这份传承中,他感受到的,不只是技术的接力,更是一代代科研人员心中共同的使命——把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带到他们身边,让每一颗受损的心脏都能重新有力地跳动。
06 患者访谈
活动中特别安排了患者访谈环节,每位患者都积极配合,分享了自己亲身的治疗经历和康复经验。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解开了他们的许多疑惑,也为大家在和专家、医生和患者中打开了沟通桥梁,得到了更多在生活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和信心,也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人。
(家属接受采访分享经历)
07 温情瞬间
此次在活动的采访环节中,有一位曾经历瓣膜手术、如今恢复良好的患者动情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是瓣膜网给了我重生的希望。” 她坦言,曾在确诊瓣膜病后,陷入了迷茫和恐惧,不知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是通过瓣膜网的文章,她第一次了解到不同的治疗路径,也正是通过瓣膜网的牵线搭桥,她最终找到了专业、可敬的医生团队,顺利完成了手术,恢复了健康。
“每天早上,我都会第一时间点开瓣膜网的文章,看看最新的知识、医生患者的分享。那些科普内容让我安心,也让我变得更懂自己的病。” 这位患者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她还表示,自己也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和瓣膜网一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病友:“既然我曾经被你们温暖过,也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激,是对瓣膜网团队最真挚的肯定,也是一种深深的信任。这些患者的鼓励和支持,正是瓣膜网不断前行、持续投入公益事业的最大动力。
正如瓣膜网一直坚持的理念: “我们陪伴每一位患者走过生命中最难的时刻,也一起见证每一次勇敢面对与重生的美好。”
08 记录珍贵瞬间
活动临近尾声时,患者们纷纷主动交流感受,彼此鼓励和支持。在最后的合影时刻,每个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一张张笑脸,充满着安心与希望,也为这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活动后合影留念)
一路相伴,与你同行
这场公益活动,不仅带领患者们亲眼见证了国产瓣膜背后的科技力量,也在一场场专业讲解与真诚交流中,帮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了心脏瓣膜病,理解了科学治疗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真正意义。
从术前的选择,到术后的康复,从一枚瓣膜的诞生,到一颗心的重获新生——这不仅是医学的努力,更是人与人之间爱与信任的连接。
未来,瓣膜网也将继续秉持初心,坚持陪伴在每一位患者身边。我们相信,知识能带来力量,理解能带来安心,陪伴能带来希望。
这一条路,我们愿与患者、家属、医生、伙伴们一起,走得更远,走得更暖。
因为相信,所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