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版心梗全球统一定义中,2型心梗是由于氧供需失衡所致,并非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然而,近期美国专家发文指出,2型心梗发病率在不同文献中差异很大,从<5%至超70%不等,不太可能是因患者的基线特征不同,很大程度上归因于2型心梗定义的不精确,并建议调整2型心梗定义。

根据2型心梗的定义,氧供需的标准没有被量化,而是依赖于主观解释。首先是临床症状不一定典型,其次肌钙蛋白仅仅是轻度变化。

报告2型心梗发病率很高的研究中,可能包括急性心衰和肌钙蛋白小幅升高的患者,有些气短,根据窦性心动过速就判断了氧供需失衡。

而报告2型心梗发生率较低的研究中,可能认为这些患者仅存在心肌损伤。

而报道2型心梗发病率很低的研究,可能存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不足。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Saleh等人在119例被认为患有明确的2型心梗患者中采用盲法,用极端氧供需失衡标准、临床心肌缺血即胸部不适和/或心电图出现新的变化、肌钙蛋白在高于参考值上限出现典型的上升/下降与医院出院诊断进行了比较,发现仅7%的患者2型心梗诊断正确。

作者指出,心梗全球统一定义既没有量化氧供需失衡,也没有判定症状类型,可部分患者有严重冠脉病变,其他患者没有或仅有轻度冠脉疾病的证据。在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中,2型心梗患者中严重冠心病发生率差异也很大,可能与他们潜在的共病有关。

2型心梗症状也可能不典型或可能是心脏性的,例如,呼吸困难是唯一的主诉。

作者认为,如果没有更高的诊断精度,统一定义2型心梗很困难。

全球统一定义指出,在2型心梗中,冠脉病变可能为自发性冠脉夹层、冠脉栓塞和冠脉痉挛,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第三版全球统一定义包括冠脉痉挛和栓塞,第四版增加了自发性冠脉夹层。

氧供需失衡作为心梗的原因,需要排除1型心梗。

但作者认为,这属于用词不当,真实世界中大多数心梗患者是由于氧供需失衡所致,在1型心梗中,也有明显的氧供需失衡,因为严重冠脉病变或急性闭塞都会导致缺氧,但不同类型心梗患者的氧供需失衡潜在机制不同。

目前2型心梗的定义包含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这与冠脉外的氧供需失衡不同。

为了正确定义2型心梗,在美国,自2012年以来,如果有医保的2型心梗患者在出院后30天内再次入院,医院将受到处罚。

作者指出,为了减少2型心梗诊断的差异性,在修订定义时应考虑以下建议或问题:

1、冠状动脉痉挛、夹层和栓塞应属于1型心梗,心梗氧供需定义应基于心梗病因是否为冠脉或非冠脉。即只有在冠脉以外导致的氧供需失衡,才能诊断2型心梗。

2、如何认识肌钙蛋白水平在参考值上限上下波动?肌钙蛋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才构成上升和(或)下降?

作者认为,在肌钙蛋白小幅升高的情况下,仅仅有胸闷,不应自动归类为2型心梗,而应归类为心肌损伤。

心肌损伤在第四版心梗全球统一定义中被提及,但需要在修订的2型心梗定义中得到更多的强调。当然,冠脉CT或超声心动图(所有疑似1型和2型心梗的患者均应进行)或磁共振可能会提示心肌损伤的病因。

3、制定诊断2型心梗的氧供需失衡标准。但可能不能基于证据,也许可以使用专家意见。

4、急性心肌损伤和心梗存在灰色地带和分类问题。

有研究分析了4.8万多名疑似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的基线和后续多次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发现在这种特定的临床情境下可以更好地区分心梗和心肌损伤。

其次,在2型心梗中,人们认为氧供需失衡是心梗的主要原因,但情况可能并非总是如此。在某些情况下,轻微的心肌缺血可能导致氧需求增加,表现为高血压或心动过速。如果有冠脉疾病,这种情况可能会被错误地归类为可能的2型心梗。

作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如果不修订2型心梗的定义,将不能改进心梗病理生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

来源:Time to Tweak the Definition of Type 2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l, March 2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