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JACC发表前沿综述,总结了新型口服抗凝药可明确作为标准治疗的情况,以及不能作为标准治疗的情况。

1、已证实疗效和安全性的情况:

(1)房颤患者预防中风;

(2)房颤伴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近期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

(3)房颤但为非风心病或机械瓣置换患者的心脏瓣膜病患者;

(4)静脉血栓栓塞症急性期管理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二级预防;

(5)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和近期接受外周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

2、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不如标准治疗或不能带来净获益的情况:

(1)置入心脏机械瓣膜的患者(与华法林相比);

(2)风湿性房颤患者(房颤+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风心病,与华法林相比);

(3)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与华法林相比);

(4)窦性心律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型口服抗凝药联用或不联用阿司匹林 vs.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5)来源不明的栓塞性中风(与阿司匹林相比);

(6)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与华法林+阿司匹林相比);

(7)无房颤的左室收缩功能降低的心衰患者(与安慰剂相比)。

3、由于适应证不确定,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或)疗效不确定的情况:

(1)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室血栓的预防(新型口服抗凝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vs.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2)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级预防(与安慰剂相比);

(3)无活动性出血的非肝硬化患者内脏静脉血栓形成(与安慰剂相比);

(4)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与华法林相比)。

4、由于证据不确定,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或)疗效不确定的情况:

(1)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用于治疗房颤或静脉血栓栓塞症(降低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代替华法林);

(2)怀孕或哺乳期间;

(3)成人先心病患者中用于治疗房颤(代替华法林);

(4)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代替华法林);

(5)体重指数>45 kg/m2或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

(6)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

文章还提出了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其他考虑事项:

(1)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问题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大多数新型口服抗凝药试验排除了服用有已知相互作用药物的患者)或在晚期肝病患者中;

(2)监测新型口服抗凝药血药浓度的能力有限,对血药浓度和临床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了解不全面。

作者指出,未来需要解决的与新型口服抗凝药使用相关的问题和潜在考虑因素有以下几点:

(1)为什么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如置入心脏机械瓣膜、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来源不明的栓塞性中风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或有效性不如标准治疗?

(2)在某些亚组(如妊娠期或哺乳期女士、终末期肾病患者、成人先心病患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Ⅺa因子抑制剂的潜在作用。

来源:When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Should Not Be Standard Treatment: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 J Am Coll Cardiol, 2024, 83(3): 44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