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之一。目前的指南建议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而对中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干预时机尚没有建议。
王建安和吴永健对中国瓣膜性心脏病注册研究(中国VHD研究)的最新分析数据表明,随着LVEF的降低,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死亡风险升高,LVEF低于60%时应考虑手术干预。
研究纳入513例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二叶瓣占25.3%,平均年龄62岁。
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定义为主动脉瓣面积1.0~1.5 cm2和(或)最大流速在3.0~4.0 m/s和(或)平均压差为20~40 mmHg。
本组病例的平均LVEF为57.9%,最大主动脉瓣流速为3.72 m/s,平均跨瓣压差为38.20 mmHg,平均主动脉瓣面积为1.35 mm2。
患者分为三组:LVEF≥ 50%组、40%<LVEF<50%组和LVEF ≤40%组。主要研究终点是2年全因死亡。
LVEF ≤40%组中症状更常见,尤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水肿,该组中患者的NT-proBNP、肌酐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较高。
随访2年,中度AS患者的生存率为91.0%。低于来自GBD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中国人口预期生存率(95.7%).
研究发现,LVEF≤60%时,LVEF越低,死亡风险越高。
研究者表示,LVEF的临界值60%应被视为干预的最佳时机。
去年本刊发表的中国VHD研究数据分析显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治疗率为63.1%,在LVEF<50%的主动脉瓣疾病患者中,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治疗率为47.4%。数据还显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最高(1.2%)。2年随访结果显示,手术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明显降低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死亡率(2.5% vs. 11.5%)。
来源:[1] X. Liu, Q. Zhu, Q. Liu 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on moderate aortic stenosis: the China-VHD study, Science Bulletin,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3.
[2]李喆,郭帅,叶蕴青,等. 中国中重度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来自China-VHD研究的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322-328.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