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

3.3亿,这是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近30年来,我国的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指数进步幅度举世瞩目,多项心血管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或接近领先水平。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正在不断夯实。面对未来新征程,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事业正迎来重要的转型节点。

时维九月,序数廿载。

群贤毕至,学术攀峰。

2023年9月1日,以“健康心脏,健康中国:新时代、新挑战、新理念、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3开幕式和全体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本届大会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主办。

大会开幕式现场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郑哲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作为全国心血管医学发展的权威学术平台,中国心脏大会(CHC)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届。从分享前沿成果、探讨热点问题,到搭建行业平台、发布权威报告,历经二十年岁月沉淀,在众多伙伴和医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中国心脏大会(CHC)参会人数逐年增加、会议规模不断扩大、会议内容日益丰富、国际合作逐渐深入,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心血管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引领着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蓬勃前行。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与研究

▼▼▼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本次大会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胡盛寿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以《中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与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汇报,用“数据”说话,全面梳理中国心血管同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取得的丰硕成果,探讨交流心血管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共同应对心血管疾病国家、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高润霖院士:中国新时代心血管流行趋势和干预

高润霖院士从心血管病流行现状、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人群风险防控现状和临床救治能力发展四个方面梳理了中国新时代心血管流行趋势和干预心衰的基本现状。

尽管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态势仍未出现根本性逆转,但卒中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有所下降。据统计,在1990~2019年间,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381.2/10万人年下降至276.9/10万人年。年龄标准化残疾调整寿命年数7412.8/10万人年下降到4938.10万人年。

在危险因素控制和人群风险防控现状方面,依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2019年ASCVD疾病负担标化DALY率归因前五位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气颗粒物污染、吸烟、高钠盐摄入。对中国来说,高血压同样是首要危险因素。此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也需要高度关注。

在临床救治能力发展方面,我国医疗质量也在快速改善,以DALY为代表的疾病负担下降幅度达33%。在中等社会人口学指数国家中进步幅度第一,从1990年的42.6%提升至2016年的77.9%。同时,我国心脏搭桥死亡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心衰住院死亡率都有了明显下降。

高润霖院士最后强调道:“健康心脏、健康中国需要我们大家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共创新时代心血管病防控的新局面!” 胡盛寿院士:中国心血管病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依托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胡盛寿院士带领团队搭建了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平台(CAPE),通过归纳和积累客观数据,对我国心血管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深刻、精准地评价。经CAPE数据分析,胡盛寿院士归纳了我国心血管研究方面的5大现状和1大展望:

  1. 中国心血管研究从零起步,六十年来研究论文发表量已居全球第二位

据CAPE数据现实,2016-2022年7年间中国发表心血管论文7.7万篇,总量已超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按第一作者国别进行统计,我国在7年间论文发表数量,尤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文章方面,数量已明显高于美国,增幅123.5%,美国为17.9%(P<0.01)。并且,7年间中国在累积影响因子方面增速达260%。

  1. 中国心血管研究正迎来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新阶段

依据2016-2022年中科院分区与JCR Q1分区论文数量比较,中国高水平文章持续增长,但距美国仍有差距。中国高水平论文占比居世界第八位,且论文在被AHA/ACC/ESC指南引用、F1000标引、ESI引论和Clinical.gov注册研究数量方面均位列全球前十。

  1. 中国心血管临床研究潜力巨大,总量及质量仍有进步空间

依据2013-2022年中美心血管亚专科在Clinical.gov注册研究比较分析,中美各个心血管亚专科临床研究注册均有较大差距,且中美各亚专科领域注册试验差距未见缩小。此外,在2016-2022年CDE心血管相关药品试验注册数据统计分析中,我国1期和2期药物试验占比较小。

  1. 中国心血管药物研发及专利仍有不足

通过对2013-2021年中美心血管领域专利申报数量的对比分析可知,近些年来,虽然中国血管器械获批增速明显,但依然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心血管药物获批数量不及美国,但SCI论文数量已明显超过美国,由此也能从中看出我国临床研究在转化方面的不足。

  1. 中国心血管研究基金资助的数量和强度有待加强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研究国家自然基金数量仅为美国NIH的十分之一;中国资助单项经费强度为美国NIH的五分之一。循环系统项目列在自然基金资助第四位。心血管自然基金资助仅占医学部的14.1%。

展望:正视中国心血管病研究的现存问题,推动研究创新转化

基于上述五大现状,胡盛寿院士认为我国心血管病研究应围绕国家心血管健康重大需求的创新现状而展开,聚焦在心血管病防控和心血管病诊治两大方面,辅助心血管学界出药物靶点、出技术、出产品、出指南、出政策依据,从而推动成果转化、赋能基层,以支持心血管发病率、致死率拐点的早日到来。 杨宝峰院士: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

依据CAPE统计及评选,杨宝峰院士公布了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并对CAPE数据来源、评选权重进行了补充介绍。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构建下,CAPE选择了全球公认的三大数据库(PubMed、WOS、Scopus),同时以《医学主题词表》MeSH词表,作为生物医学标引的依据,用以检索和建立学科分类基础。同时,为兼顾近些年心血管亚专科的发展导致的MeSH分类不够全面的问题,向全国专家公开征集自由词构建阜外词表,将临床亚专科名词纳入了其中。

在2022年度全球医院缺血性心脏病研究学术影响力综合排名、2022年度全球医院高血压研究学术影响力综合排名、2022年度全球医院血管疾病研究学术影响力综合等九个亚专科研究排名中,我国医院在数量和名次上表现不俗。

杨宝峰院士提出,我国心血管病研究于防控成绩斐然,但仍任重道远。当前应以国家、社会急需为牵引、以解决心血管疾病防治根本为目的,注重理论创新,深入揭示心血管疾病发病新机制、发现心血管疾病治疗新靶点,研发新型治疗药物;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自主研发大型医疗器械,推进医疗新技术应用。 十大临床/流行病学论文和十大基础究论文重磅公布

▼▼▼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心血管病临床与流行病学方向的十大研究论文,高润霖院士、胡盛寿院士为入选的作者代表颁发证书和纪念牌。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陈义汉院士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心血管病十大基础研究论文,并与杨宝峰院士为入选研究作者代表颁发证书和纪念牌。

2022年度中国十大心血管病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2022年度中国十大心血管病基础研究论文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时代,面对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增长的现况,心血管疾病防控事业转为更加聚焦于战略层面和关键性技术层面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主,这也是本次大会主题设为“健康心脏,健康中国: 新时代、新挑战、新理念、新发展”的重要原因。

未来,中国心脏大会(CHC)将继续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加强慢病整体防控,强调预测、预防个体化和人群的积极参与”的慢病防治理念,强调医疗质量,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推动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