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中风风险(男士CHA2DS2-VASc评分≥1分、女士CHA2DS2-VASc评分≥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目前指南均建议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包括华法林(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药,而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无效。
近期,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等发表的一项基于GLORIA-AF注册登记数据库的新研究显示,自从达比加群在中国上市以来,中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口服抗凝药(包括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处方有所增加,华法林依然是最常见的抗栓治疗药物。
然而,根据最佳实践指南,目前中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包括中风高危患者中,抗凝治疗仍然不足。
该研究从GLORIA-AF Ⅱ期(2015~2016年)和Ⅲ期(2013~2014年)分别纳入1018例和1911例年龄≥18岁、新诊断(<3个月)非瓣膜性房颤、有中风风险(CHA2DS2-VASc评分≥1分)的患者。
在Ⅱ期和Ⅲ期纳入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为中风高风险(男士CHA2DS2-VASc评分≥2分、女士CHA2DS2-VASc评分≥3分)患者,分别占69.6%和69.1%;出血高风险(HAS-BLED评分≥ 3分)患者比例相似,分别为17.3%和17.6%。
在Ⅱ期纳入的患者中,处方新型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未接受抗栓治疗的比例分别为5.8%、15.2%、36.7%、42.2%;在Ⅲ期纳入的患者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17.2%、23.5%、37.4%、21.8%,口服抗凝药的处方比例总体增加。
在中风高风险患者中,Ⅱ期纳入患者中处方新型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未接受抗栓治疗的比例分别为5.6%、14.4%、41.0%、38.9%,而Ⅲ期纳入患者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15.1%、23.5%、40.9%、20.5%。
在出血高风险(HAS-BLED评分≥3分)患者中,口服抗凝药的应用率从Ⅱ期的13.1%升至了Ⅲ期的19.3%,其中华法林的应用率分别为10.2%和11.6%。
而在出血低风险(HAS-BLED评分<3分)患者中,口服抗凝药的应用率升高得更明显,其中新型口服抗凝药应用率从5.9%升至了19.7%,华法林应用率从17%升高至了26.4%。
无论是Ⅱ期还是Ⅲ期,高出血风险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均是处方药物中应用率最高的(>70%),低出血风险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趋势也保持稳定。
在Ⅲ期纳入的患者中,仍有1/4的低出血风险患者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
来源:Real world time trends in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for newly diagnosed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 reports from the GLORIA-AF Phase III registry : Trends in antithrombotic therapy use in China. Thromb J, 2023, 21(1): 83.